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诶?

又能用了?!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很久没过来写东西了

国内也看不到,那权当写日记吧。

小家基本上安顿下来,喜忧参半。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还蛮high的。

2007年5月29日星期二

老娘从山东回来了

额了个娘诶~~~~ 见了:5个大娘,3个婶子,3个奶奶,3个大爷,2个叔叔,大姨一家,3个弟弟,3个妹妹,1个外甥,1个外甥女,1个准妹夫,1个准弟妹,还有邻居若干。。。
每天6点多起床,10点多睡觉。
绣完一个双面平安车挂。
每天吃一只鸡。第一次吃到蝉的幼虫。恐怖!
赶集,拿到山东面塑,并参见泰山老奶奶。

其他待续,我最近很忙。。。

透过贪污贿赂犯罪浅论公权力运行的弊病

老徐写的,他tmd的有才了!转帖转帖!让更多的人看到!
原文地址:http://user.qzone.qq.com/396336830

透过贪污贿赂犯罪浅论公权力运行的弊病
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2月4日 0时26
摘要:公元2006年7月10日至2006年9月10日期间,笔者在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贪污贿赂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并对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有了一定直观的了解。贪污贿赂犯罪是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严重腐败行为,必须坚决予以铲除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严重表现之一。同贪污贿赂犯罪作斗争,实质上是一场特殊领域内的政治斗争。(1)检察机关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查处了一大批严重危害社会、损害党和政府声誉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从而对于清除腐败分子,使广大公职人员自觉地遵纪守法。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本身就享受着上层社会资源的配置,如果他们再利用职权为己谋私利的话,将会造成对社会公平的严重践踏,更是对广大普通人民的不负责,对广大纳税人的不负责。这些贪污犯罪分子曾经有过人前的风光,曾经有过显赫的社会地位,但在落网之后,更有悔恨的眼泪和无限的自责。透过日益严重和猖獗的贪污贿赂犯罪,我想透过其对中国现今公权力的运行做一些浅薄的思考。

关键词:贪污贿赂犯罪 特点

引言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其消极性的一面,其价值则由其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比值决定。(2)这些涉案的贪污分子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在主观上肯定首先出现了价值判断上的畸形和蜕变。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他们当初在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誓言,更违背了人类基本的良知。造成此种现象的广泛出现,除了贪污分子自身的思想防线不坚固以外,他们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责任,即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也包含着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所指的环境既包括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包括社会的大环境。这仅仅是针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个案。再进一步思考,滥用公权谋取不正当的私利,如果是个别现象,也许属于道德问题;如果是普遍性问题,构成腐败,就与道德无关了。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营机制转换,政府职能转变的时期,等价交换原则被一些握有一定权力者扭曲,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这是一种的典型的公权力的滥用,滥用即意味着我们对公权力使用的监督做得不到位,让权力有了寻租的机会。“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也在《论法的精神》里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4)权力在没有约束的状态下行驶,必然导致正常形态的泯灭。现象的成因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外化为它的特点,本文亦期待通过一个法学本科生稚嫩的视角来还原权力贪污贿赂现象一些成因的外在表现。
正文
一、数量巨大背后的制度缺陷性
据笔者所在检察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3月到2004年9月,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检察院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46件,其中贪污案27件,挪用公款案13件,受贿案6件。据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1月至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22913人,其中厅级以上干部109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力度明显加大,共查处大案11150件,占立案总数的55.4%;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1767人,厅级以上干部109人。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国共起诉贪污贿赂案件被告人10945人,起诉比例比去年上升5.8%;共判决8386名被告人有罪,有罪判决比例上升14.4%。(5)很显然,贪污贿赂的现象已经呈现出普遍的特点。但笔者个人觉得如果单纯把一种最直观的表象作为一种特点的话,未眠过于牵强,更偏离了对某一种现象进行思考的初衷。我们对一种现象进行思考,为的不是描述它的形态,为的是真正了解它,然后人们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扬弃。很多学者或法律从业人员在研究贪污贿赂问题时,总是以“发案率居高不下,犯罪总量呈上升态势”等单纯表述表象类的语言来概括贪污贿赂现象的特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原因在这里不再赘述。仅仅在数量多这一表象中,还存在着“查一个带一串挖一窝”的问题,即很多贪污贿赂案件是存在联系的,这充分说明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行为,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制度的缺陷。发案数量的巨大和关联紧密表明制度的缺陷性已经十分明显。每个人都想生活得更好,每个人都渴望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这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以“超人”的要求来苛求国家的公职人员,他们除了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存在外,他们也肩负着家庭责任,也需要对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负责。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本身并不是一种恶行。卢梭、康德等思想家已经说明:人是社会的目的,而不是某种道德理想的手段和工具,人的最大义务是对自己的义务。“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自身所应有的关怀”。任何一种制度的建构都不能忽视对人的关怀。(6)当然,这并不是为公职人员的腐败寻找借口,而是说我们将一种有漏洞的制度交给一群有可能利用该漏洞来实现自身利益的人群来操作,这本身是不合理的。面对此种弊病,我们可以采取“高薪养廉”制度来补正。较高的薪金让国家公职人员在个人生活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这背后蕴藏的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当国家公职人员再面对腐败的机会时,他们会首先拷问自己的内心,会进行一个最简单的价值取舍,如果接受腐败,有可能会失去现有的高薪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懂得趋利避害的人,国家公职人员自然会远离腐败。这不可能完全消除腐败,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杜绝腐败的产生。公权力被滥用之后的不利风险大大增加,有腐败企图的公职人员必然会做出和社会正义价值相符合的判断。

二、权力运行的高度封闭性
在接触实际案件的过程中,我常常听到犯罪分子交代关于“小金库”的问题。比如,河南省修武县县粮库原主任毕某某贪污案,发现毕在任粮库主任期间,私设“小金库”数额达56万元之多,除了处理违规支出外,将其中的5.5万元非法占为己有,同时挪用公款2万元,毕被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5年。(7)我对“小金库”的具体定义无从理解,但“小金库”隐秘,不公开的特点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一个个案的“小金库”可能是小,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贪污案件都有一个“小金库”,为什么“小金库”会存在,我国有着成熟的财政制度,国家各级公职部门的运作都有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那么,“小金库”为什么会有孳生的土壤呢?其实这反映出公权力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力运行过程的高度封闭性。高度封闭就意味着外部的所谓“监督”变得徒有虚名。对于防止权力的滥用来讲,外部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尽管有的学者主张“群众监督”是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8)我国采用的不是“三权分立”的体制,行政权力没有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对权力的监督不失为一种制约其运行的好方法,舆论的压力也是公职人员“洁身自好”的有效途径。但前提是人们可以接触到权力运作的真实状况。如果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都是高度封闭的,那外部的监督将被“盲化”,即监督的主题无法了解权力的运行情况,更无从指出该权力的运作是否有滥用和违法之嫌。权力运作过程的高度封闭性在贪污贿赂犯罪的有一具体体现就是贪污贿赂犯罪的隐蔽性。许多犯罪活动都是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这种隐蔽性在贪污贿赂犯罪中表现最为突出。因为刑事犯罪案件中,其犯罪行为的实施都会留下较明显的人的感官即刻能发现的犯罪痕迹,而且又有明确的受害人。而贪污贿赂犯罪则不同,它都是经过周密的预谋和计划,一般既没有犯罪现场又是国家的财产,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很难为他人察觉;贿赂犯罪行贿人与受贿人沆瀣一气,进行权钱或权权交易,并且是单纯联系,具有较强的隐蔽性。(9)
三、权力运行的垄断性
在被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表象就是“一把手”犯罪居多。在本溪市人民检察院从2001年3月到2004年9月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中,“一把手”犯罪案件为20件,占43.3%,远远高于副职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目前,各单位普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即“一把手”负责制,人权、财权、物权都集中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有的“一把手”作风粗暴,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特别是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一把手”绝对控制财权,加之财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给“一把手”贪污贿赂提供便利条件。比如,2003年7月查办的原本溪县物价局原局长李某某贪污案(李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县冶炼厂原厂长范某某贪污案(范被判刑处有期徒刑1年)等等,均是“一把手”犯罪。、“一把手”独揽财政大权,财务不公开。一段时期以来,各单位普遍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而这“一支笔”往往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有的“一把手”认为,财政工作就是主管财政的“一把手”和财务人员之间的事,其他班子成员无权也不应该过问。重大财政问题不经班子集体研究,或虽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由“一把手”一人操纵,其他班子成员没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支笔审批”,财务不公开,甚至暗箱操作,成为“一把手”贪污腐败的温床。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导致了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更导致了监督手段的失灵。在私权领域,垄断容易产生侵权已经得到了证明。当垄断形成之后,普通竞争者和消费者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制约,或者说有效制约的成本太高而无法操作。因此完善市场机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反对垄断。1974年,当美国最大的电讯公司AT&T形成垄断之后,美国司法部依据联邦反垄断法起诉AT&T,硬是将市话业务从AT&T中独立出来,并且分成7个独立的地区贝尔公司来营运。电信业从一家独霸变成了七个分立的部门。曾经惊动一时的“微软拆分”案,关键词依然时反垄断。在社会管理中,如果公共职能配置过于集中于政权机关或者个人手中,并形成垄断,同样会增加监督的难度,提高监督的成本,使腐败成为可能。权力本身也许就有扩张的特性,公权力的扩张性也许更为强烈,当公权力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垄断。微软垄断了,我们还可以拆分,但当公权力垄断的时候,我们恐怕找不到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来将其进行拆分,其危害是无穷的。




(1)《浅析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和遏制对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 喻 兰2003-9-10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 )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4——1902)
(4)《论法的精神》上册,154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新华网广州9月12日电(记者杨维汉)
(6)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页
(7)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资料
(8)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先生主张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是不可能起到效果的。
(9)《试论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作者:王文华 吉先洁 (河南三门峡湖滨区人民检察院)

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阔别一月

终于又来更新,却是因为本本进水,到宾的公司上网。。。呵呵!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无目的点名

总是看到很多好长的点名要这个那个blogger来答。问题的水准真的不敢恭维。在《LA流浪记》上,读到下面的问题列表,觉得好玩,就记下来,我还没想好答案。有答案的好孩子欢迎留言。

1.你不想流浪吗?

2.哪怕是一下下也好?

3.机会来了,就真的去流浪吗?

4.去哪里?

5.换什么身份?

6.万一没遇上喜欢的人呢?

7.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8.变狡猾?还是变天真?

9.流浪完了,要回来吗?还是……

要是谁能把这些问题在blogs上传播出去,按照六度理论就好玩了。

印度离我越来越远

这种感觉现在会有,上了飞机,真正在物理层面上越来越远时却不会罢,因为在印度遇到的人还在我身边,而现在我是可以做“静夜思”的。给Deven回了信,再不去想应该偶尔学学Hindi,或者印度传统舞蹈。我信誓旦旦地对朋友说,我还会来,可是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确定,真不晓得当时有没有脸红。开始想,应该先去实验室报道,还是先找到欲租房;开始想,毕设撞车的事情;开始想,礼物的分配和解释。我,要离开桃花源,去过原来的时候了。没有那么不舍,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份宁静的珍贵,我都有珍惜,故无悔。但是,忽然感觉很累,印度已经和我没有一点儿关系了。

我,要飘走了。

Update at 10:00 pm
我,就算打架打赢也会大哭,因为想不通对方怎么会那样做。
我,不定时会感到寂寞,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寂寞。
所以,请不要让我一个人呆在我不喜欢的地方。
最后,谢谢你陪我。